壹、依據
一、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,90.05.29台(90)訓(三)字第90066306號辦理。
二、本校實際需要
貳、計畫緣起
由於台灣社會經濟繁榮,近年來一般人都享有高度的物質生活,然而在精神生活、心靈充實方面,卻有日益倒退的現象,加以社會快速變動,多元價值盛行,學生極易迷失自我。
面對科技高度發展和社會迅速變遷的強烈衝擊,傳統的價值觀正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、挑戰和考驗。因此整個社會的體制在不斷追求卓越的聲浪中,同時隱藏了許多危機,而使得人們在這個多彩繽紛的年代裡,逐漸忽略了對「人」的熱情與關懷。彷彿除了追求物質的享受和「速食文化」之外,在生活中沒有更高的目標和理想。許多人沒有了內心的喜樂、社會的關懷,也對未來沒有美好的憧憬。
一個文明社會的特質,在於能以社會的教化功能來充實心靈的需求。因此推動生命教育的理念,提昇人文素質的努力,正是當今教育的核心工作。期盼所有有心教育的伙伴們一起投入,廣泛地結合學校、社區、家長、專家、學者、民間團體及公益事業等力量,共同發展出一個縱橫支援的網絡,為我們的下一代營造出具有「人情味」的教育環境,而成為一個能充實生活,創造生命,愛護生命的「倫理人」。
溝壩校園裡有豐富的動植物教材,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是教師教學時「就地取材」、「就地學習」的好所在,透過各種教學活動,讓本校的「在地生態」能展現實質效益,提升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知。
參、 計劃目標
一、協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,進而尊重生命、熱愛生命,豐富生命的內涵。
二、鼓勵學生接觸大自然,體驗多元生命型態。
三、增進學生人際溝通技巧,加強接納他人,與人和諧相處之能力。
四、輔導學生能認識自己、建立自信、進而實現自我。
肆、 實施原則
一、 具體化:根據學生認知能力,擬訂具體實施計劃、策略及作法,並編製教材及實施體驗活動。
二、 生活化:落實到學生整體生活中,使其力行實踐,養成習慣,提昇實施之成效。
三、 制度化:成立推動小組,建立制度、規畫、研發、設計、督導之工作。
四、 適性化:依據地區特性與需要,發展地區性之教材及設計之活動。
五、 整體化:重視校內外生活習慣的培養,並兼顧正式課程的實施及潛在課程的影響。
六、 漸進化:訂定具體可行之實施計畫,列入學校行事曆,透過師、生多元參與,作長期性、漸進性、全面性及創造性的持續發展。
七、 統整化:統整學校與社區教育資源,以營造適切的學習環境。
伍、實施對象:全校師生
陸、實施策略
一、成立生命教育推動小組、規畫、推動生命教育。
二、辦理「生命教育」研習活動:
三、蒐集「生命教育」教材:
(一)生命教育推動小組,負責教材之蒐集。
(二)利用教學研究會,研討教材教法,以提昇實施效果。
四、 營造「生命教育」學習環境:
(一)利用各項集會活動,加強溝通生命教育理念。
(二)提供各項活動機會,體驗生命的意義。
(三)落實各科情意教學。
(四)安排生命教育教學觀摩活動,提昇實施成效。
(五)加強校園美化綠化工作,提昇境教功能。
(六)透過親職教育,結合社區資源,營造人性化生活環境。
|